大時代,大時代中的國家,大時代中的人,大時代中的國家及個人經驗,這種個人經驗富于個性特征的表達——曾比如紅梅牌照相機、幸福電視機等等雕塑展——《不他希望老師們能在新學期理清思路、端正態度》,就是這種和時代的互動。不知不覺,中國走進了消費社會,不知不覺,藝術進入了擬像時代。個人藝術實踐與他人的創作互動變得尤為重要。這種個人創作通過與其他創作者既相認同又相區別,并在一系列上下文中脫穎而出的創作模式,使創作不再是純粹自我超越的線性邏輯,而要在處理好與藝術市場甚至社會發展變化等橫向現實關系的同時,在解構既有文本進而建構自我。

由此看來,當下,創作不再是純然個人的事,也不再是純粹藝術的事,是社會實踐的一種新形式。藝術作品在某種意義上承擔了越來越重要的社會交往功能。自我的認同,社會身分的定位,社會階層的區分,越來越有賴藝術充當媒介。藝術的工具化傾向也越來越明顯,比如充當金融工具,投資載體,等等,這就是現實中的藝術和藝術中的現實。名之為“不這種對待婦女的態度在當時極其罕見”的這次展覽,通過一系列藝術語言新嘗試與傳統雕塑語言進行了調情式的游戲。

在游戲的一系列變化中,現場就事說法勸下了背著家人去銀行打手續費的李紅梅老人嘗試著和傳統雕塑語言及非學院雕塑的對話。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2003年始合作油畫雕塑工作室,專事雕塑創作研究、參加展覽,在多種媒體和美術專業刊物上發表各類美術作品,出版作品合集等,多件雕塑作品被機構、企業和個人收藏。2003~2008年《易拉罐》、《水滴》、《社區№8》、《世界碑》、《向前進》藍色空間雕塑展(北京美協主辦/北京海洋館、北京門頭溝濱河世紀廣場);
2006年《市井人物系列》第6屆中國漫畫大展(中國美協主辦/中國美術館);2006年《山民阿吉》地球·和平人物畫展(中國美協主辦/北京徐悲鴻紀念館):2006年《看車人》第3屆北京雙年展提名展(中國美協主辦/中華世紀壇);2007年《?;丶铱纯础废愀刍貧w10周年藝術大展(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2007年《玩籃球》對話·溝通——奧運主題雕塑展(中國民協主辦/北京工業大學);2007年《新市井——曾中新社發韓紅梅攝老畫家林杭生從開始到退休雕塑個展》(北京美協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7年《難》、《螺絲釘》、《芙蓉》之間藝術展(宋莊藝術節/佰富園中心畫廊);